2021年07月24日 來源: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暴雨引發的災情讓全國同胞格外關心,即便身不能至,但心早已“豫”大家同在!
對于檔案工作者來說,因暴雨洪水、地震、海嘯、臺風等突發事件導致紙質檔案被水浸泡的情況時有發生,若不及時搶救,會使檔案遭到嚴重損害。應根據所具備的設備條件,合理選用適當的搶救方法,以防止檔案二次受損。
建功星整理了一些水災后檔案的搶救辦法,以便檔案人在面對水災對檔案可能造成的危害時,應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科學的搶救和修復受損的檔案。
水浸紙質檔案的搶救
準備工作:組成專門小組,有條不紊的進行檔案的搶救工作;將水淹檔案盡快轉移到安全地帶,尋找受損檔案適合的存放環境和條件,要將檔案迅速冷凍(冷凍時溫度可控制在-20℃~-30℃);及時清除庫房內積水,為水淹檔案創造良好的減濕干燥環境;準備塑料筐(袋)等包裝材料,將水淹檔案放置在有支撐作用的筐(袋)內;對于單頁檔案的去污,可放在玻璃板上,待清洗完成后,借助于玻璃板將檔案從水中取出,可避免損傷紙張。
去除污泥:由于水災,洪水和雨水從外界侵入庫房,檔案上往往帶有泥沙、泥漿、污物等,需用軟毛刷蘸以潔凈的清水清除。
減濕、干燥、消毒:利用去濕機為水浸過的檔案創造一個持續低濕的環境并適當增加環境溫度,使檔案中的水分迅速蒸發以達到去濕干燥目的。在減濕干燥過程中,要根據情況定時翻動紙張,使干燥速度均勻;夾頁不能太多,以防受潮檔案紙張變形。水淹紙質檔案極易長霉,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水浸照片檔案的搶救
在干燥或冷凍之前,將水浸照片檔案放在塑料袋內保濕,避免照片干燥粘連?;瘍鰰r如出現干燥粘連現象,將照片浸泡在18℃以下冷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待分開后再進行風干處理。切記不要用手擦拭濕的照片。
水浸底片檔案的搶救
將水淹著底片放在干凈的低溫水中,溫度控制在18℃以下,然后用潔凈柔軟的棉花輕輕地擦洗底片上的污泥,或用水輕輕撫摸底片兩面,以清除污泥。
堅膜處理:由于長時間遭水災,底片上的明膠已經充分膨脹,極易被劃傷 ,為此可用甲醛溶液進行堅膜處理。在堅膜處理中,要防止底片相互碰撞,以防劃傷乳劑膜,然后在流動的清水中水洗15分鐘,隨后晾干。
水浸磁性載體檔案的搶救
根據國家檔案局頒布的《磁性載體檔案管理與保護規范》(da/t15—95),“如磁帶被水浸后,應先用無纖維毛巾將磁帶擦干,然后在溫度為50℃的烘箱內懸掛3天,再在正常室溫下放置2小時,用磁帶機纏繞2次后方可使用,并且應復制"。
對有害生物的預防
水淹后檔案由于含水量過高,容易生霉生蟲。因此災后要嚴密監視檔案的狀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霉菌的預防
1、可在檔案處理場所及周圍噴灑“新潔而滅”消毒液,濃度為2%—5%,以噴霧方法用于檔案庫房及裝具的消毒滅菌處理,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操作;
2、對已經生霉的紙質檔案、錄音帶、錄像帶和光盤等檔案,應盡快將其與其它檔案隔離以避免交叉感染,然后用醫用脫脂棉球蘸取75%的酒精輕輕擦拭。
檔案害蟲的預防
(1)、館庫外周圍噴灑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可以殺滅毛衣魚、蟑螂等害蟲,阻止害蟲進入庫房;
(2)、庫區辦公室、洗手間、庫內四周門后,可施放滅蟑螂、滅螞蟻誘餌或誘捕器。
檔案是人類創造的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對于人類社會文化的積累、傳播、發展與進步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在長期保管和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各種因素影響,使檔案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檔案工作者只有不斷強化防災減災意識,掌握檔案的搶救和修復知識技能,才能確保檔案安然無恙。